品牌故事
三代人都在做的柠檬鸭,是每个南宁人共同的味蕾记忆。
广西山水秀丽,物产丰饶,而美食同样品类多样,各具风味,一方水土一方饮食,南宁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饮食偏清淡,喜欢开胃的酸类食品,当地人都喜欢做一些腌制品,如酸柠檬、酸笋、酸梅等入菜。
柠檬鸭发源地是南宁市武鸣区,祖辈代代传承,属于当地经典传统菜肴,武鸣区壮族人口占 86%,有“中国壮乡”之誉。民国3年,武鸣籍人士陆荣廷任两广都督。他主政时,修建了广西第一条公路——邕武路。有一天,陆荣廷检查修路,村民们宰杀土鸭,用自家腌制的柠檬、酸辣椒、蒜头、生姜等烹饪而成的柠檬鸭招待他,陆荣廷品尝后大加赞赏。“陆荣廷界牌吃鸭”的故事不胫而走。
甘老爷子是地地道道的武鸣人,继承了武鸣柠檬鸭代代传承的技艺,十分擅长做柠檬鸭:选用生态散养的本地鸭、传统腌制老柠檬,加上甘家家传秘制酱料,成就了这独一份的美味。柠檬鸭经猛火爆炒后带着特殊的酸爽味道,每一口鸭肉都饱含美味酱汁……尝过甘老爷子手艺的乡邻纷纷表示,柠檬鸭的味道太赞了,够土又够正,许多人甚至要“预约”上门吃饭!
后来,甘家界第二代掌门人甘喜开老先生感知到了很多人对柠檬鸭的喜爱,干脆就在邕武路高峰林场界牌分场的自家茅草屋,架起了炉灶,开了第一家店。
随着广西第一条公路——邕武路的开通,通往云贵两省的运输车辆和人流不断增多,柠檬鸭的名字随着人和车走出了高峰山,名气渐渐传开,成了南宁的一道美食。这道美食经过甘家三代人的创新传承,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一到饭点,路边坐着的都是来吃柠檬鸭的人,人多的时候甚至坐到了百米外的大树下。在摩托车流行的八九十年代,许多食客拖家带口骑着车跑到高峰林场,“想吃鸭子到郊外”成为了当时的风潮。只为尝一尝传说中的甘家界柠檬鸭。最火爆的时候,一开门客人就涌进来抢鸭子,甚至帮忙砍鸭子、洗青菜。时任南宁市市长的甘祥梦先生都是甘家界柠檬鸭的常客。
甘家界柠檬鸭陪伴了一代南宁人的成长,它象征着广西人舌尖上美好的记忆与情怀。为了让这个味道不偏不倚地传承下去,甘家做柠檬鸭的秘方始终只传授给甘家后人,不传外人。
从甘老爷子到甘喜开老先生再到甘保辉的手中,已是第三代了。甘保辉先生也正是甘家界柠檬鸭如今的传承人,他从8岁起耳濡目染地帮忙,到21岁毕业后正式掌勺,至今已伴随着柠檬鸭走过了40余年。在他看来,柠檬鸭这道菜能从路边小店发展到今天深受大众喜爱的非遗饮食,最大的因素是“有味道,有温度,有传承,有融合”。
在甘保辉的继承与发扬之下,甘家界柠檬鸭早已成为广西的一张美食名片,门店遍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多个城市。2014 年甘家界开启了柠檬鸭零售业务,布局食品加工产业,发力袋装速食食品领域。目前,甘家界柠檬鸭零售产品已经在微信、淘宝、抖音等新零售渠道铺开,形成了从“种养殖合作—精深加工—终端销售(餐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实现业态互补,助力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
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第七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武鸣柠檬鸭制作技艺被列入其中。而甘保辉先生也入选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武鸣柠檬鸭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一开始,这家店的客人主要是来吃饭和休息的司机,当时过路的云贵司机比较多,甘喜开老先生就在祖辈技艺的基础上将柠檬鸭的口味加以改进,慢慢地演变为今天的酸辣口味,伴着柠檬的香气,非常下饭。
甘家几代人,用心做好一道柠檬鸭。非遗柠檬鸭,广西头牌菜!
企业文化
发展历程
